艺术学院线上教学 “课程思政” 案例

责任编辑:陈勇  作者:    时间:2020-06-09 点击数:

一、王文瑜老师的《展示设计》课程

切入点:挖掘专业课程本身的思政资源,以课程导论的方式融入教学。每一次课程开始,均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课程导论,从课程学习对象的内涵、外延、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入手,引出课程核心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内容: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专业认同、品德修养等。

具体做法:以《展示设计》的《发展历程》一章为例:1.宗教文化展示:伟大的宗教艺术、莫高窟、唐卡等。(进行艺术文化熏陶)2.私人收藏:古代藏书大家、中国各大藏书楼、现代爱国收藏家、捐献寻回国宝的故事等。(激发爱知与爱国)3.博物馆:介绍中国各大博物馆、推荐《国家宝藏》栏目、引入诗

朗诵《何以华夏,何以中国》。(坚定文化自信)4.商业展示:《从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的商铺(艺术文化熏陶)到现代大都市的超级综合体。(感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成就)5.国际商贸展:上海世博会等。(展现我国综合国力)值得指出的是,在线教学中可以更方便地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可以“云参观”各大博物馆。

“云参观” 故宫博物院


二、谢丹丹老师的“课程思政”实践

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本学期采用了线上教学的方式。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谢老师在《品牌形象设计》《现代设计史》等课程讲授中采用了以下方式:

1.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结合《品牌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内容,通过《中华老字号》《了不起的匠人》《指尖上的传承》等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老字号的文化精神及经营理念;同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完成老字号品牌形象的再设计。

2.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优化辅导学生的路径。结合《现代设计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在学习通平台上系统地建设了课程内容,坚持趣味性与时效性并重,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设计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同时,每次课程结束后会进行随堂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便于分层次进行课后辅导。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首先,通过学生熟知的网络平台,如抖音、B站、小红书等,向学生提供设计专业的博主账号,将专业相关内容、热点、趋势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保证课程里有“思政味”却无“说教感”,

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其次,向学生推荐Xmind软件,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全面、系统地整理出来,便于日后复习。


三、任颖子老师的《视听语言》课程

要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教学设计中,必须使品德教育与理论教学相统一,使思想与精神相融会。“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拥有睿智的双眼、敏捷的应变能力、足够的教育机智,能够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任老师说到。

教学过程中,任老师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态度,善于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接受能力开展点点滴滴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之中逐步提高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因为课程性质的缘故,课上经常需要播放视频案例,任老师会选择一些主题正向并发人深省的影视作品,结合课程内容和案例对校园内外存在的一些消极、偏激的想法进行劝诫和正面引导,使正能量的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四、胡依娜老师《图形图像处理》课程

胡依娜老师根据《图形图像处理》的课程特点和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革新课程教学内容。

在本学期的线上教学中,胡老师结合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将中国传统艺术图像与课程相融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图像,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训练有序思维,帮助学生养成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此外,胡老师还组织学生围绕“战疫”主题,利用电脑软件进行设计训练,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和认识。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报》第310期第3版)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州科技大学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28812  手机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