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挖掘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责任编辑:陈勇 作者: 时间:2020-07-27 点击数:
安青网讯 “在一般人眼里,理工科就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枯燥深奥的方程式,既缺乏人文环境,又缺乏人文精神。而事实上,理工科不仅重逻辑知识,也重人文思想。因此,理工科课程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对研究生育人有着积极作用。”日前,在安徽工业大学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验收评审会上,该校计算机科学宇技术学院李雪老师谈起讲授必修课“算法设计与分析”感触颇深。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安徽工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扎实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1949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仅为16万吨,到2018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达92826万吨,增长了5875倍之多。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正是一代代冶金人用智慧和汗水拼命干出来的。”该校冶金工程学院孔辉教授在为研究生讲授“热力学数据测定与计算”课程时,通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变化,陈家镛、魏寿昆等冶金学家的爱国事迹和工匠事例,挖掘冶金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情怀。
“课程思政”通过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让研究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实现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
“在课堂上,我深切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深沉的爱,让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强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作为青年科研人员有幸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国家危难面前,我应该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王毅璠是该校冶金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谈到学习体会,他非常有获得感。在校学习期间,王毅璠科研成果颇丰,申请国家专利2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学科创新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2项,被授予第五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中国电信奖学金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和安徽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今年疫情期间,他毅然投身家乡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抗疫工作,彰显青春担当。
“在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专业课教师从自发到自觉的行为。”该校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蔡华老师说。他在讲授“中国法制史”时,通过从国家社会治理、传统的现代化转型、古今中西比较等视角,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该校每年投入10万元设立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立项建设,推动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改革。目前,全校共有3批38门研究生课程获准立项。通过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团队,总结推广该校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阶段,该校将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所有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通讯员 祝小迁 安徽青年报、安青网记者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