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书强:在科研道路上书写传奇
他是科研新星,在研究生阶段,发表15篇SCI论文,其中6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2篇分别发表在一区TOP和二区TOP期刊,影响因子都超过13。他荣获学校“优秀研究生”称号,两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他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并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获得“优秀学术论文”奖(全国仅20项)。他是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闵书强。
翩翩华彩出于磨砺
大四时,闵书强历经数月完成了论文初稿,却没有得到导师的认可。虽然有过短暂的低迷,但他很快调整了状态,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反复推敲文章的逻辑结构,检查每一个段落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每一个论点的论证是否严谨有力。有时,哪怕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他都会通过寻找资料、向导师请教、与同学们讨论等方式认真钻研,直至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鏖战,打磨后的论文终于迎来了导师“读起来赏心悦目的”评价。这段经历也成为闵书强大学四年生涯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当闵书强拿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他深知,新的机遇和挑战正等着他。在得知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许兵课题组的研究方向跟自己契合后,他马上主动联系加入课题组,在科研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他广泛阅读了Janus织物以及微流控等领域的文献资料,并坚持每周一次线上组会汇报,分享近期阅读的文献,讨论文章的核心观点。在讨论中,他总能看到导师的眼神中透露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对科研的热爱。慢慢地,他也萌发了深耕科研的念头。
巍巍高山起于垒土
正式加入课题组后,闵书强迎来了科研生涯中的首个重大挑战——阅读大量英语文献。闵书强把自己比喻成站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旅人,虽然拥有穿过沙漠的一切装备,却唯独缺少了一份走出去的地图。面对这一困境,闵书强没有知难而退。他深知,要想在科研领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英语这道难关必须克服。他制定出周密详细的文献阅读计划,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逐渐能够理解原文大意,最后精准把握文章核心。每一步似是走在荆棘之上,但汗水的浇灌,让道路变得开阔平坦。
大学本科毕业后的暑假,本该是闵书强放松身心、享受悠闲时光的日子,他却一头扎进科研的浩瀚海洋。“如果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之前的努力也许就付诸东流。”他独自摸索,操作了接触角实验、SEM图像拍摄、高速摄像记录等,解决了成像模糊、拍摄视频丢失、软件系统崩塌等一个又一个突发问题。在盛夏的蝉鸣声中,在夜晚璀璨的星辰中,在一次又一次笨拙的尝试中,闵书强执着坚持、无悔付出、上下求索,找寻一条通往真理的路。
点点微茫终成辉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无限价值的过程。闵书强将实验室视为第二个家,日升月落见证了他成长的每一步;他与同伴们紧密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始终坚信团队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挑战;他精细规划,即使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里,他也能做到专注和高效。
作为“大师兄”,闵书强常常耐心细致地指导师弟师妹们。在实验过程中,他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精益求精,确保每一项实验都高质量完成,他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素养为师弟师妹们树立了科研榜样;在论文撰写上,他与师弟师妹们一起打磨文章,从选题的精准确定到结构的精心搭建,从语言的润色修饰到逻辑的严密推理,他都会给予详尽的指导。回望曾经那个青涩的自己,闵书强有过刚入课题组时的彷徨,有过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种种艰难险阻与挫折磨难时的迷茫。但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变得成熟稳重、坚韧不拔,他将永远怀揣赤子之心,坚定地走下去。
漫漫征途奋勇追梦
目前,闵书强已成功考取南京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将站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回顾这三年的点点滴滴,闵书强感慨道:“我没有虚度这段时光,我已成为更加优秀、更加真实的自己。我相信,怀揣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迷失方向。”站在新的起点上,闵书强满怀激情与憧憬。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为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命,是一场跋涉。这漫漫长途,荆棘与繁花共生,暗礁与坦途并存,只有不断前行,不断超越,才能与闵书强一样,最终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